目录
艺术空间
《富春山居》孙冰;1
《午后》蔡惠萌;1
《视觉系列》谭媛元;1
《金色阳光》杨雁楸;1
摄影系列作品冉迎宾;2
宣传海报设计作品张昕冉;3
《机柜设计》金海;4
林蔚作品林蔚;4
《民族特色餐饮空间》室内设计王波;5
图案设计系列作品李惠;6
老子学院文化中心空间设计苏洪恩;7
北欧简约艺术在当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鉴赏与应用——以《北欧之风室内软装设计》系列作品为例
金哲;8-9
《霓虹灯》系列海报设计作品王萍;10
客家文化系列设计作品李立全;11
《游轮吉祥物》系列设计作品严励;12
《淮阳布老虎》系列插画设计作品王远清;13
公益招贴的创意设计与情感接受——以禁烟系列作品为例
厉相帅;14-15
易熙琼作品易熙琼;16
亓晓丽作品亓晓丽;16
数字年画系列设计作品庞礴;17
名家视阈
《平原》:一幅旧时代文化梦遗的地图——兼论长篇小说的“保鲜度”丁帆;4-14
学术观察
莎士比亚阅读、翻译、研究需正本清源(上)——以《温莎的快乐夫人》为中心傅光明;15-24
高端访谈
通向一种具有开放性的“文学性”——吴晓东教授访谈录吴晓东;罗雅琳;25-30
如何书写当代文学史
阶级话语视阈中的人性化战争书写——关于冯德英长篇小说《苦菜花》王春林;梁贝;31-38
作家“笨功夫”与寻根地理图——贾平凹1983年的“重返商州”谢尚发;39-44
弥散的话语空间与多维的历史图景——论哈佛版《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》的书写形态陆丽霞;45-50
发现经典·李洱专辑
花腔写历史 故事又新编——读李洱《花腔》,兼谈鲁迅与瞿秋白张洁宇;51-58
腹语术、材料考与起居注——论《应物兄》的离题书写叶立文;59-65
“总体性”中的李洱及其小说史意义周保欣;66-72
论李洱《石榴树上结樱桃》对乡村生存状态的批判性书写邱永旭;73-77
地方路径与文学中国
现代性经验与地方品质——新时期内蒙古先锋诗歌的诗学路径范云晶;贺仲明;78-84
李劼人的“大河小说”与中国的现代化罗维斯;85-91
成都经验与《激流三部曲》的城市书写赵静;92-98
史料研究
关于郭沫若讲话、报告类文稿的整理、辑录蔡震;99-104
当代文学会议的史料整理问题斯炎伟;105-108
罗曼·罗兰评《阿Q正传》相关问题考廖久明;109-114
影视画外音
如何安置“冗余”的身体?——论电影《马兰花开》中情感结构与意识形态裂缝的“缝合”实践王刚;肖蕾;115-121
文侠片:概念界定与类型建构王昊阳;周星;122-128
资本配置、代际共舞与成人童话——国产成人向动画电影研究朱鹏杰;129-134
叙事形式与价值融通——以四部“哪吒”动画为例李艳;冉力;135-140
“中国学派”动画的兴衰、经验与教训王丽;杜子阳;141-145
评论阐释
这未必是最好的路,但我们别无选择——由杜阳林长篇小说《惊蛰》引出的话题孟繁华;146-149
论梁鸿长篇小说《四象》的现代主义艺术创新徐洪军;150-156
阎连科的批评观与其小说创作的错位郑晓婷;牛学智;157-160
陈彦小说与戏剧传统张蕾;161-165
精神分析学派与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的转向张琼;166-171
海洋文学研究
中国现代文学中的“海洋”:经验怀想与主题形态卢月风;172-178
中国当代文学的海洋意象嬗变叶澜涛;179-184
张炜小说中的海洋生态诗学阎怀兰;185-191
海外传播
德语文学公共领域中的中国文学接受机制顾文艳;192-198
刘心武在法国的接受与阐释庞茂森;199-203
批评家吴晓东学术档案
2
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》目录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