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名家视阈
当代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思考 黄发有;4-8
海外华人流散写作的文化境遇与身份迷思 庄伟杰;9-14+2
高端访谈
主持人语 程光炜;15
当代文学的守望者——张志忠教授采访录 谢尚发;15-21
理论探索
试论中国学院派文学批评的重建——基于习近平《讲话》精神和布鲁姆文学批评实践 曾洪伟;22-26
詹姆逊的“国族讽寓”论在中国的错译及影响 王希腾;27-30
现代性的审美消费之维:论媚俗艺术的生成、表现及本质 彭成广;31-34
分形与系统:西方经典寓言小说“无限”表意的“绝对结构”论 邱晨;35-39
创作研究
现实苦痛与历史挣扎——2016年短篇小说印象 杨毅;40-45
地方性经验、底层与成长的青年性——2016年中篇小说印象 李振;46-49
“70后”作家的代际特征与小说创作 张欣;50-54
疾病隐喻:贾平凹乡土文学创作的现代性反思 苏沙丽;55-60
1943:走向大众化的解放区文学 张挺玺;61-64
批评与阐释
弱式人类中心主义:动物叙事的伦理基点——以《豹子最后的舞蹈》《这一生太长了》为例 黄轶;65-68
《十三步》叙事艺术论 赵文兰;69-73
生态诗学与神性信仰——李少君《自然集》解读 龚奎林;朱茵;74-77
自省的姿态与未竟的救赎——论王十月《收脚印的人》 徐威;78-81
文化自觉与地方史写作——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《桥滩记》 邱硕;82-85
文学川军专论
生态批评视野下阿来作品对人与自然的生态观照 余忠淑;86-89
隐形的图像:论阿来小说中的视觉表达 孙化显;90-95
他者凝视、自我凝视与相互凝视——评裘山山中篇小说《琴声何来》 陈仕国;96-99
四川自贡籍诗人创作特色评述——以张新泉、李加建、李华、李自国等的诗歌创作为例 曹纪祖;100-103
迷狂时代的精神价值招魂——以王甜长篇小说《同袍》为例 张德明;104-107
诗歌理论与批评
“节奏练习”:测听树才诗中的声音 陈太胜;108-114
喻言的反讽与反讽中的喻言 段从学;115-119
抒情的创造与新诗史的反思——席慕蓉诗歌的文学史问题研究 房伟;120-123
影响的误认与释疑——论贺敬之接受马雅可夫斯基影响的复杂性 李疏桐;124-127
论台湾“中生代”诗人汪启疆诗歌的空间书写 席妍;128-132
海外文坛
可视的路径:现代诗歌中的地理与旅行——以毕肖普的旅行诗为例 温丽姿;133-136
约翰·多恩的奇幻诗歌 罗朗;137-139
男性气质的危机与建构——以欧茨小说《奇境》为例 唐丽伟;季水河;140-144
论马哈斯维塔·黛维小说中印度部落女性的反抗形象 杨怡;145-148
文化与传媒
中国新媒介音乐的新型样态初探 陆敏捷;蒋晓丽;149-153
出轨的诗意:微信时代的流行时尚——以《我想和你虚度时光》为阐释中心 梁笑梅;154-159
独立精神与主流策略——以《一个勺子》和《心迷宫》的道德因果叙事为例 陈彦均;160-163
现代报刊传媒的出现与小说的文学回归——从吴趼人的小说创作看晚清报刊小说的现代性变革 陆广民;164-166
岩井俊二电影的后现代景观 刘可;167-170
会议综述
“一带一路”:文艺的腾飞之路——2016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综述 刘小波;田野;171-175
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专栏——孙红权作品选 孙红权;177
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专栏——金艳作品选 金艳;178
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专栏——夏炎作品选 夏炎;179
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艺术专栏——教师作品选 180-182
水墨静谧 屈波;183